- 索 引 号:qz01101-0300-2025-00010
- 备注/文号:泉鲤政办〔2025〕8号
- 发布机构:韦德国际 办公室
- 公文生成日期:2025-07-21
高新区管委会,各街道办事处,区直有关单位:
《韦德国际 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已经区政府第71次常务会研究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,认真抓好贯彻落实。
韦德国际 办公室
2025年7月21日
(此件主动公开)
韦德国际 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
为贯彻落实泉州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精神要求,抢抓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机遇,加快把韦德国际 打造成“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”和“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”,制订本方案。
一、工作目标
以打造“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”为核心,围绕国际化、便利化、品质化发展方向,进一步拓展境外旅游市场,巩固发展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,进一步完善入境游服务机制,力争到2027年,全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比2024年翻一番。
二、重点任务
(一)优化入境旅游便利化服务体系
1.提升与机场、动车站的交通通达度和便捷性。加强与晋江机场、泉州动车站等大型游客枢纽交通运输单位合作,指导辖区涉旅企业推出“机票+酒店预订+快速出行”联合产品,做好入境旅游需求的供需对接,优化国际国内配套服务和体验,更好满足入境游客出行需要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商务局
2.设立入境游客首站服务平台。在古城核心点建立入境游客来鲤咨询服务站(服务点、服务台),为入境游客协助办理国际通信漫游、外卡绑定、手机卡申办、移动支付、外币兑换、网约车等服务,提供旅游咨询、线路推介、双语讲解等“一站式”服务,2025年6月底启动,先行打造泉州西街游客服务中心和中山驿馆2个旅友小屋一键通示范点,2026年前实现开元寺、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和星级酒店入境游客服务站全覆盖,在20家精品酒店内培育建设入境游客服务点、服务台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商务局
3.端口前移加强对接。加强与国内口岸城市、国外来鲤前10名国家城市的对接,指导辖区旅行社与境外旅行社和华东、华南等地区旅行社对接合作,鼓励旅行社承接国内外企业团建业务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,区委统战部、台办,区侨联、外事办
4.提升外语标识导览系统。加快推进我区主要道路、公交车站、3A级及以上景区景点、星级酒店和高端精品酒店、省级以上金牌旅游村、购物场所、游客服务中心、旅游厕所等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建设,核对、更新现有标识牌,提升重点文旅场所的外语导览智能化服务水平,开发完善AI游古城系统,继续安装一批双语语音讲解标识牌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商务局,交警鲤城大队
5.加强小语种导游培训。每年举办2期以上旅游服务业接待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班,加强酒店、旅行社、导游讲解员的双语培训,建立一支能服务中外游客的旅游服务人员队伍。指导A级景区、星级酒店、国际旅行社2025年年底前配备至少1名外语讲解人员,支持高端酒店和高星级酒店引进外语服务人才,指导旅行社小语种导游队伍发展,并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平台作用,提升游客体验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商务局,鲤城文投集团
6.优化入境旅游消费环境。每年引进和培育2家具有国际化水准、提供优质服务的酒店、餐饮、购物等品牌服务企业。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流程,支持鲤城名特优商品入驻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“即买即退”商店,2025年年底前在中心城区内建设培育5家,2027年确保古城、新区至少10家以上离境退税“即买即退”商店。持续优化重点文旅场所可受理境外银行卡、现金、移动支付、外币兑换等多样化支付服务,在景区景点、星级酒店等场所设立外币兑换服务点,扩大受理境外银行卡POS机、ATM的覆盖面,提升入境游客线上线下支付便利化和畅达度。
责任单位:区商务局、文旅局,鲤城税务局
7.深化旅游市场治理。依法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、强迫购物、非法一日游、不合理低价游和“黄牛”倒票等专项整治行动,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。推广旅游电子合同,保障境内外游客合法权益。健全旅游市场执法协作机制,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治理,加强跨部门跨地区数据信息共享和线索移交,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。发布安全出游提示,倡导文明旅游,营造良好旅游环境。针对客源市场入境游客需求,提出加强对入境游客文化传统、习惯特性等研究,及时优化市场结构,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和主题包价旅游产品及“机票+”等旅游产品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市场监管局,鲤城公安分局
8.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。推进游乐设施、演艺设备、酒店设施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提升,2027年年底前新增200个以上停车位、300个以上新能源充电桩、10个以上公共厕所、2500个以上酒店床位。开展“畅游鲤城”旅游交通提升行动,调整优化旅游交通网络,以古城为核心,结合信息化手段,实时更新空闲停车位、限行范围等信息,建设完善古城标识指引系统,在游客较密集的景区景点加密基站建设。由区工信局牵头指导辖区运营商探索“一部终端游鲤城”模式,打造入境游专用手机终端,在终端内嵌入翻译、地图、美团、携程、小红书等“吃住行游购娱”软件外语版,以手机终端租赁的方式方便境外游客体验、消费。优化交通站点、景区景点、宾馆酒店和购物商圈等场所行李寄存服务,指导交通站点、景区景点、宾馆酒店和购物商圈提供行李免费或者有偿低价寄存服务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城管局、商务局、工信局,交警鲤城大队
9.优化酒店住宿业服务。逐步推进凭境外入境有效证件直接办理酒店入住手续,进一步优化境外人员住宿的登记管理和便利化服务工作,向住宿经营者提供境外人员登记入住相关流程培训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商务局,鲤城公安分局
(二)构建多元化优质旅游产品体系
10.培育国际化文旅产品。依托鲤城丰富的海丝、历史文化资源,指导辖区旅行社等涉旅企业以“世遗古城·海丝风情”为主题,推出“海丝寻宝”“古城风情”“民俗体验”“美食之旅”“世遗之旅”特色旅游线路。发展国风国潮、沉浸式演出和小剧场演出等新业态,倡导“跟着演出去旅行”“跟着影视去旅行”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。深度推出一批人文、艺术、建筑和时尚相融合的City Walk线路,打造一批建筑可阅读、街区可漫步、滨水可游憩的夜景旅游打卡点和文旅新场景。
责任部门:区委宣传部,区文旅局,鲤城文投集团,各街道办事处
11.打造餐饮消费新场景。挖掘鲤城特色美食资源,做好泉州美食、“一县一桌菜”对入境游客的推广。加强对鲤城美食“老字号”餐饮品牌、饮食类非遗项目的宣传与保护,扩大“鲤城美食”品牌影响力。依托“鲤城美食地图”,集合全区餐饮“老字号”、非遗美食、知名特色餐饮门店信息。指导辖区头部餐饮企业打造餐饮消费新场景、新业态,重点做好“刺桐宴”及衍生系列菜品对外推广。加强双语菜单推广工作指导,2027年前古城内主要餐饮企业双语菜单全覆盖。
责任部门:区商务局,开元、鲤中、临江、海滨街道办事处
12.建立特色购物体系。以“鲤城好物”为引领,在主要街区、重要景区景点探索开设“鲤城好物”销售商店,推动鲤城好景好物效益叠加。建立商超互联、消费互补特产跨区域合作模式,拓展鲤城特色产品的互换互销渠道,共扩营销市场、强化产销合作。实施韦德国际 文商旅消费行动计划,在重点文旅场所开展支付满减、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活动,指导行业企业推出便捷出行、酒店入住优惠、景区门票减免等联动消费措施。
责任部门:区商务局、文旅局,各街道办事处
13.推动科技焕新旅游。集成运用AI人工智能等技术,实现一机游古城。打造智慧博物馆、智慧文化馆和智慧图书馆,用科技提升文化产品表现力传播力感染力。增强智慧景区、智慧酒店服务能力,提高入境旅游行程规划、旅游咨询、智能客服、机酒预订等智慧服务水平,用科技提升境内外游客旅游服务体验性舒适性便捷性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科技局、商务局、工信局
(三)实施精准国际营销推广
14.强化对入境旅游数据的统计分析。依托大数据模型和技术,通过口岸、住宿、银行、OTA平台、通信等多方面数据收集分析鲤城入境旅游的游客画像和消费情况,为制订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。
责任部门:区统计局、商务局、工信局、文旅局,各街道办事处
15.加强城市形象宣介。立足鲤城旅游特点,聚焦世遗古城、国潮街区等主题,打造反映城市风貌和特色文化的影视精品、视听节目、演艺作品,推动主题IP融入城市形象宣传。坚持大小屏联动,发挥韦德国际 融媒体中心、鲤城文旅之声优势,用好国内外主要新媒体与社交平台,做好事实传播、情感传播和价值传播,做好旅游服务资讯供给和城市形象宣介。邀请境外及国内口岸城市旅行社、媒体和旅游达人来古城考察踩线,高效对接境外目标市场和旅游人群。
责任单位:区委宣传部、统战部、台办,区文旅局,区侨联、外事办
16.强化旅游宣传营销。坚持内容为王、创意为先,主动与小红书、抖音等大平台开展合作,探索“短视频+旅拍”等营销新模式,培育本土“大V”网红和旅游推介官、金牌导游、美食博主等“种草”达人,推动形成流量赋能文体旅的热点效应。发挥明星效应,充分利用明星来古城拍片机会,放大宣传效应。在主要交通路口包括中山路、西街、星级酒店等场所提供即时游览和展演活动资讯,向来鲤参加商务、展会、赛事等各类活动的客人精准推送旅游产品信息和旅游地图导览。
责任单位:区委宣传部,区文旅局、商务局
17.推动文化品牌出海。鼓励海外泉籍、鲤籍社团和异地泉籍、鲤籍商会等海外侨资源在海外设立不少于2个鲤城文旅推广驿站,建立常态化联络联动推广机制,将驿站打造成为世遗文化在海外的前沿阵地。支持鲤城本土企业在国际展销会、供货会、商品洽谈会、跨境电商大会等各类对外经贸合作、商务洽谈中融合推广古城文旅资源,助力古城文旅品牌的国际传播。充分发挥泉州留联、本地高校留学生等青年群体力量,传递古城文化之声。
责任单位:区委统战部、台办,区商务局、文旅局,区贸促会、侨联、外事办
18.拓宽海外合作渠道。分析十大客源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等主要客源市场特点,拓宽宣传推广渠道,加强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、中国驻外旅游办事处、国际友好城市、海外涉旅企业等合作,拓展泉州古城文旅品牌的国际传播“流量通道”。借助省部级交流合作平台及重点国际旅游展会,“走出去”宣传推介鲤城文旅资源。发挥“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”年度轮值主席城市作用,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、国内外知名文旅机构和媒体合作,讲好鲤城故事。
责任单位:区委宣传部、统战部、台办,区文旅局,区外事办
(四)加强文旅产业队伍建设
19.实施人才培优计划。加强外语讲解人才队伍建设,与高校建立人才共育、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的外语讲解人才孵化培育合作机制。定期公布世遗点英语志愿讲解员名单,持续开展英语、俄语等多语种讲解员招募和培训,开展泉州文旅国际传播人才培训,依托行业组织、OTA平台、旅游院校等每年培育100名以上文旅营销人才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人社局,鲤城文投集团
20.以赛促训提升服务水平。举办各类导游大赛、星级饭店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竞赛、世遗旅游五好讲解员选拔竞赛,积极组织参加国家、省、市性质的导游大赛、讲解员大赛、旅游饭店服务技能竞赛。常态化组织开展旅游行业企事业单位员工外语和服务技能大比武,切实提高行业国际化服务水平。
责任单位:区文旅局、人社局,区总工会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依托区文旅经济发展指挥部建立专项行动联席议事、项目调度、产业分析、形势会商、专家咨询等工作机制,抓好方案实施、政策执行、检查督导、工作保障等工作。各成员单位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,明确责任分工,细化工作举措,建立工作台账,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。
(二)加强政策支持。支持外语导游人才培养,支持我区旅行社与境外旅行社、商会社团结对合作,对符合定向组织境外商会社团来鲤商务、旅游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、资金支持,促进涉外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。发挥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,以市场为导向,多渠道筹集文旅发展资金,强化对文旅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。
(三)加强宣传引导。加大宣传力度,充分调动广大游客、旅游市场主体、行业组织的积极性,充分利用媒体,加强正面宣传引导,提高广大市民的好客意识和文明程度,进一步优化提升支付、导游、住宿等国际化服务水平,营造全面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